“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句出自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之口、被后世不断传颂和阐释的名言,同中国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遥相呼应,既在现象层面勾勒了理论与经验的差别,又暗地里表达了二者彼此不可或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者特别是社会理论研究者,一方面应该自省书斋中和摇椅上的学问的各种有限性,另一方面必须自觉维持理论与生活、纸上与躬行、灰色与常青的密切互动,让理论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保持和彰显自身的生命力与经验性。因此,进入田野,应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社会理论研究者的必修课。田野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丰富的介绍和研究,但少有学者反思社会理论同田野调查之间的内在关联。笔者多年来从事“摇椅上的学问”,深感理论的“灰色”性,故近年来“伙同”一些朋友和学生,进入各种田野,既尝试引导学生开展田野调查和研究,又希冀切身体受田野研究的乐趣和艰辛,并为自己开拓新的学术空间和理路,增进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积累了一些关于社会理论与田野调查之关系的粗浅看法,现不揣浅陋,予以呈现,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和指正。
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版权所有 ©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