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分享‖《协商参与的逻辑》获多位名家推荐
《协商参与的逻辑》
董石桃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12月
ISBN:978-7-5228-2527-4
【名家推荐】
探究中国之治的运行机制和机理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中国之治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通过协商参与,推动社会各界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董石桃教授团队聚焦中国之治的核心要素“协商参与”,从主体、过程和模式三重维度,系统分析了中国之治中“协商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基本逻辑,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本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协商参与的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协商参与的运行机制与逻辑。该书视野开阔、资料充实、立论严谨、主题鲜明,为理解协商民主的善治之道和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提供了有益启示,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
——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徐勇
全球范围兴起的“协商转向”带动了协商民主从实践到理论的热潮。在这股热潮当中,中国的协商参与显示了独有的中国风格,在主体、职能、过程、机制、价值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模式。董石桃教授团队完成的《协商参与的逻辑》一书从协商参与的主体、过程、模式等方面入手,既有理论研究,也有案例分析,为我们生动展示了中国协商参与的全景图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佟德志
《协商参与的逻辑》一书抓住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关键要素,聚焦协商参与,在科学界定其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特色协商参与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有助于我们充分肯定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客观认识协商民主的实践成效,积极拓展协商民主的发展空间。认真研读此书,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参与”对于协商民主的意义。对这种意义的深入研究,本质是一种行动主义的复归。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家刚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好,商量得越深入越好,其中的关键就是更多的参与,更高质量的参与,更有效能的参与。《协商参与的逻辑》一书紧扣参与的命题,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融合起来,既考察了中国民主治理运行中协商参与的规范性前提,又重点深入到中国民主治理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多维度的深入考察,探究协商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总体逻辑,为破解中国之治的协商参与密码提供了有益启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韩志明
【关于本书】
“参与”是民主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之源,“协商参与”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和实践形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通过各种众人“商量”形式,将协商参与嵌入中国特色民主发展实践和制度中,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运行的重要特征和独特优势。本书围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核心要素“协商参与”,构建了“主体-过程-模式”三维分析框架,充分发掘中国式民主运行中的协商参与元素,深入剖析中国式民主运行过程中协商参与的主体特征、过程逻辑和发展模式,探究中国式民主运行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本书是对夯实民主发展和国家治理社会基础的有益探索,是对民主治理有效性的一种实践分析和理论诠释。本书是董石桃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15BKS043)的结题成果。
【关于作者】
董石桃,法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广州市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中央纪委廉政研究中心纪检监察理论研究联系点、教育部高校廉政研究机构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单位、广东省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兼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名栏“廉政论坛”主持人,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廉政治理”团队负责人。相继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公民参与、廉政治理和数字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60余篇,20余篇文章获《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本书目录】
前言001
一、问题意识和研究回顾001
二、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001
三、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006
第一部分 主体
第一章 参与的公民资格:公民政治参与权和政治发展 021
一、政治的属性:“政治”概念再思考022
二、公民政治参与权:作为政治条件的回应026
三、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拓展:政治发展的基础工程031
第二章 参与的代表性:地方政协委员的结构、职责与利益036
一、代表理论与人民政协代表性037
二、人民政协的复合代表性:基于Z省人民政协的考察043
三、人民政协复合代表性的基本逻辑050
四、结论056
第三章 领导干部与协商参与:协商民主实施对领导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057
一、问题的提出057
二、理论基础、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059
三、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065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074
第四章 专家参与与决策协商:中美专家参与决策的价值演进与比较分析077
一、问题意识和研究缘起077
二、中国专家参与决策的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078
三、美国专家参与决策的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084
四、中美专家参与决策的价值取向的宏观比较090
五、结语097
第二部分 过程
第五章 公众参与和政策协商:公众议程、媒体议程和政策议程互动的演进过程分析099
一、问题的提出099
二、分析框架102
三、案例分析:“网约车”政策的出台过程105
四、公众议程、媒体议程和政策议程互动的主体角色分析112
五、结论115
第六章 环保社会组织协商参与的功能及实现:基于政策过程视角的分析116
一、社会组织协商功能的内涵与类型:基于政策过程视角的分析117
二、环保社会组织协商功能的实现过程:以“嘉兴模式”为例121
三、环保社会组织协商功能实现的基本逻辑和影响因素127
第七章 公众参与和社区协商治理利益表达:基于XD社区维修基金维权过程的考察
一、问题意识和文献回顾133
二、社区治理中的利益表达:一个分析框架138
三、社区协商治理利益表达的过程分析——以XD社区维修基金维权为例143
四、社区协商治理利益表达机制的运行困境158
五、社区协商治理利益表达的优化路径165
六、总结168
第八章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央地协商机制及其完善169
一、央地协商机制的基本内涵和内在动因170
二、央地协商机制的运行过程与逻辑:基于“分税制改革”的案例分析176
三、公共决策过程中央地协商机制的优化路径184
第三部分 模式
第九章 参与的认知模式:公民参与的价值认知及其发展186
一、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公民参与价值认知的遮蔽187
二、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公民参与价值认知的发展191
三、反思与启示:公民参与价值认知的深化和中国公民参与的发展195
第十章 理论模型与实践样态:基层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模式200
一、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权利-权力的二维理论视角200
二、基层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模式:“两权耦合”整合性分析框架及分类模型206
三、基层协商民主中公民参与模式的实践形态:案例呈现和检验210
四、结论与讨论:公民参与需要回归“公民”本身21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模式:嵌入性分析视角221
一、建构或演化: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路径分析的传统视角及不足222
二、嵌入性: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内在特征227
三、嵌入性视角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逻辑234
四、嵌入性视角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路径展望242
五、结语247
参考文献249
后记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