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5 月5 日下午,“清廉 知行·论文工作坊”第 13期在广州大学行政东后座610 会议室举行。
2020 级研究生劳嘉鸿就题为《技术执行的公共性偏离:数字治理官僚主义的生成逻辑分析》,结合上次组会提出的建议进行论文汇报,其他同学对文章相继提出了修改建议,董教授给出了修改意见: 第一,文章相较之前有所进步,但行文和上下文衔接,以及其中的逻辑要开始学习模仿,如引言的第二段,要对公共性进行界定,不能生 搬硬套,应通俗易懂些。第二,实在性、普遍性与共享性属于哲学范 畴,要对这些概念解释清楚,文章才有说服力。第三,将分析框架顺 序调整为目标、信息、行动。第四,就目前文章问题来看,首先,引言部分要将公共性这一概念界定清楚,再去界定公共性偏离。其次要从已有的理论中梳理导出,引进行文的理论框架中去,如“数字篡改” 应是行动,而不是目标。“信息”这一部分可分类成信息孤岛 (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 、信息鸿沟 (不同群体之间的代沟) 、信息茧房 (同质化) 。目标这一部分可通过政策规划去对应,以及政策下达或者数字政府建设找到对应的点,论证的过程要严谨。机理部分 要关注到是哪些影响因素造成目标偏离,要将机理部分上升到因果关 系。最后,该文章的关键是公共性,再是偏离,理解之后再与分析框 架中的目标、行动、信息一一对应,在分类中界定清楚并结合文献综 合提炼,去理解公共性。
2021 级研究生俞巧怡就题为《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所诱发基层避责行为研究》,结合上次组会给出的建议,逐一进行汇报。董教 授给出了修改意见:第一,行文引用不能用小括号说明,要养成习惯, 采用脚注随时记录。第二,题目太累赘,可将题目改成《数字治理中基层避责的生成机制研究》。第三,该文章最大的问题是跳不出田先红的文章,做研究要有所创新。目前的做法可采用一个具体案例进行生描,这样才能超越。创新要么理是论超越,要么案例材料超越,或者是进行主题、角度、或理论的更改。
中心助理郭晓盈就题为《国家和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廉洁文化传播 研究——以“廉洁广州”为例》 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对文章相继提 出了修改建议,董教授给出了以下修改意见:第一,文献综述要进行 分类,对廉洁文化的观点和廉政文化的观点进行概述,并且还需阅读 文献。第二,分析框架的内容有待完善。从国家视域和社会视域出发, 马克思的学说可以引用,可以从国家治理的权力主体导出,再用“廉洁广州”去论证,站在国家角度和社会角度应如何做。第三,深入思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互动,再去重新解释案例。
最后,董教授总结提出:论文写作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两周论文汇报只是一个时间节点,这期间论文进度要有明显的进展,如若在此期间论文写作遇到难题,应积极找文献阅读或请教老师与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