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治学坊第20期召开
2024年4月19日上午,廉治学坊第20期在广州大学行政东楼后座610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本期学坊旨在提高团队成员论文写作的效率与质量,形成积极主动的、比学赶超的学术氛围。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董石桃教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代表刘婧、朱小丽、钟泽林、陈嘉怡、杨雨桐、刘昕月以及本科生代表叶亭宛、廖书睿等11名学生参加了本期学坊。
本期学坊分为三项议程:一是学生代表陈嘉怡、钟泽林进行学术汇报;二是与会学生进行互评交流;三是董教授进行点评及总结。
学术汇报阶段,结合董教授先前给出的研究框架,2023级研究生陈嘉怡就题为《数字技术驱动腐败治理的制度安排研究》进行论文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文献回顾、理论分析框架等六个方面。2023级研究生钟泽林就题为《数字问责系统的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基于“价值-结构-过程-关系”分析框架》进行论文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等五个方面。
在交流互评阶段之前,董教授引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言,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学习,营造争先上进、比学赶超的学习工作氛围。其表示,高年级同学应主动引领,低年级同学要辅助配合。并且在此过程中,团队要形成自我管理,团队之间应做好协调配合,实现团队的共同进步。
2022级研究生朱小丽、刘婧针对上述汇报内容提出个人看法:《数字技术驱动腐败治理的制度安排研究》中文献回顾不全面、没有具体案例、没有体现出技术赋能后制度的变化;标题没有突出重点、理论与研究内容契合度低;《数字问责系统的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基于“价值-结构-过程-关系”分析框架》中“结构-过程”关系应有理论来源、战略与战术的区分没有体现;研究问题应清晰明确并构建服务于论文的一个分析框架。
互评环节结束后,董教授分别对两位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首先,针对《数字技术驱动腐败治理的制度安排研究》一文,董教授提出修改意见:在写论文时应具体明确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研究问题应用一句话清晰表达;理清文章中的自变量、中间变量和因变量;按照《写作指引》有章法地一步一步往下写,并结合实证案例进行论述。其次,针对《数字问责系统的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基于“价值-结构-过程-关系”分析框架》一文,董教授提出修改意见:对文章引用的分析框架进行创新的同时不能脱离实际;文献回顾应紧扣研究问题,不能形式化,应做到全面具体;“结构-过程”关系应有明确的理论来源;文章各个部分应一步步完成,层层递进,把每个部分写好;案例分析不能将没有实践过的事物作为因变量,应找准自变量与因变量,扣住“不敢腐”的思路做研究,回到国家治理体系。
会议最后,董教授针对论文写作提出几点指导性意见:第一,问题要点明,文献综述要聚焦“问题”。第二,研究有价值,文章应是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提出问题,能切实解决问题。第三,案例选择方面,应考虑案例问题是否具有真实性,案例分析要立足于实践中,不能脱离实际而空想。第四,论文的论述语言要严谨,不可随意性,避免犯低级错误。第五,要紧跟老师步伐,重视老师指导的研究方向,确立正确的思维模式。最后,应认真学习《写作指引》和《学术论文写作“四精”法》,对标对表,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写好论文“问题提出、文献回顾、分析框架、案例呈现、逻辑分析、总结与讨论”这六大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写好“摘要、关键词”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