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总书记强调的“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
学术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先导先声和主导。从根本上来说,学术问题更多地属于人类探究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理性认知领域,其目标是追寻社会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之“知”。与此同时,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现象。政治问题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人类实现社会有效调节的实践领域,目标追寻的是实现社会运行的有效之“行”。
总体而言,“学术主知,政治主行”。政治有政治的运作规则,它强调秩序、权威和服从;学术有学术的内在逻辑,它强调宽容、民主和自由。政治进步需要政治民主,学术发展呼唤学术自由。学术侧重理论探究,它追求真理,以理论创新促进社会进步;政治侧重利益调节,它追求社会稳定,以法律和政策的执行促进社会不同利益的协调或增进。政治能够影响学术,但不应扼制学术;学术具有政治功能,但不应干扰政治。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正确地区分开来,就需要合理地划分学术与政治的界限:一方面,要防止“学术的自负”,科学把握学术问题“知”的范围,集中聚焦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分辨,处理好事实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政治的自负”,科学把握政治问题“行”的范围,防止政治权威成为客观规律的审判者,避免政治权力在学术范围的任意扩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关切。
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最终是为了实现学术问题探究和政治问题处理的良性互动,二者之间形成分工合作、互为促进、良性循环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谨防政治对学术过度干预,即防止“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避免政治对学术研究的过度干涉和简单压制。学术问题的研究是对真理的追求,需要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如果将学术问题的争鸣贴上“政治”的标签,扣帽子、抓辫子、打棍子,必将禁锢学术问题的研究,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丧失理论滋养而失去活力。因此,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论争,应通过规范的、严谨的学术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探讨和交流,杜绝简单上纲上线,更不能以势压人。对于一些一时难以正确区分的复杂问题,即使可能属于政治问题,也要在纳入法治轨道后,按法治程序解决,尽量避免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甚至是以“大批判”方式解决,从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
在政治上充分信任知识分子。信任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在现代社会中,一切行动,特别是政治行动,都须承受学术探讨所施加的评价乃至批判,有时还须面对学术研究所指出来的不愉快事实并加以修正,这本身也是政治走向理性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政治上的权力是不够的,它必须与智慧一起使用。”推动学术的繁荣和发展,既是学者的责任,也是政治家的责任。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激荡与碰撞、勇于挑战权威和超越自我的知识分子群体,本身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靠与保障。
另一方面,避免学术研究的“泛政治化”或者片面“去政治化”,防止“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
警惕学术研究的“泛政治化”。学术问题研究如果片面依赖政治,简单地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学术的尺度,其结果可能是丧失学术的客观性、专业性、独立性,进而失去学术价值,导致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反过来又影响政治功能的发挥。学术研究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内在的基本规律,只有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以求真务实、客观理性的精神来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术研究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助益。
强化学术研究的责任和担当。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讲,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为了学术”的理念,“诚其意,正其心,明其志”,投入到专业分工精细、探索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中,通过严格的专业化研究,打造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还要抛弃那种“依靠学术”的政治化、明星化、商业化的不良倾向,反对将学术作为获得政治和商业利益工具的不良习气。从哲学社会科学共同体来讲,要逐步形成学术同行评价的科学机制,促进信息最大化的学术传播,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通过学术共同体的自律和约束,营造优良的学术生态。
防止学术研究片面追求“去政治化”的学术自由。第一,我们要避免把重大严肃的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去政治化”。学术固然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但它毕竟存在于社会政治生活之中,“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我们不能脱离宏观社会价值来谈所谓的“学术自由”,更不能脱离政治环境来空谈“学术自由”,否则有可能使整个社会发展和运行失去方向和重心。第二,“学术自由”不等于毫无约束、毫无界限,必须以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为准则,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以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稳定为最终的依归。在现代社会,学术不仅仅意味着单纯的学识的增长,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职业,和所有的职业一样,是我们将激情和纪律熔铸成自身人格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