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5 月19 日下午,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清廉知行 论文工作坊”第 14期在广州大学行政东后座610 会议室举行。
会前,董老师提出日后的方法研学营按照先前的质性研究学习的 步骤,编排相应的计划课程表,逐步进行量化方法的学习,循序渐进。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央巡视办课题研究推进,二是论文会诊。
会议首先就中央巡视办课题研究推进进行了汇报交流,讨论了课 题项目编码的维度、分析的维度、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
在论文会诊阶段,2020 级研究生劳嘉鸿就题为《技术执行的公共性偏离:数字治理官僚主义的生成逻辑分析》,结合先前董教授提 出的建议进行论文汇报。其他同学对文章相继提出了修改建议,董教授给出了修改意见: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文章修改进度有所提升。其次要聚焦文章的创新点,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就是创新,围绕创新点去充分论证。这篇文章的创新点就是围绕官僚主义和数字官僚主义的界定,要很明确文章的创新点所在,并把握其本质。而文章中对于数字技术治理在科层制治理当中产生了何种新的现象未有解释,需进一步界定清楚。二是注重逻辑的紧密联系,目标、信息、行动分层后,再进行对应的分类,之后再量化或者根据案例进行论证。要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具有说服力;三是机制分析中重点是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公共性偏离,造成偏离的机制是什么。四是注意不同类型文体之间的差异:第一类是宣传类的文章,特点在于通俗性、可读性,为大众解读 重要精神。第二类是工作性的文章,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第三类是 学术性的文章,重点是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文社科类专业更多是定性文章,案例是是特殊的,但要像解剖麻雀一样,通过特殊性回 归普遍性。五是注重想权威期刊学习,通过模仿尽快掌握研究范式, 实证研究多阅读三个期刊《社会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管理》,六是论文写作要努力,不要泄气,不要放弃。学习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但是勤能补拙,不断努力,慢慢会有进步的。
2021 级研究生俞巧怡就题为《数字治理中基层避责的生成机制研究》,结合上一次董教授及小组成员们给出的建议,逐一进行汇报。 董教授给出了修改意见:明确研究对象后,找到一个理论去解释研究 对象。这个理论不是很主观地去找,理论要有可验证的案例或材料, 同步铆合。这篇文章的创新点,理论分析要有新意,或者案例是有新 意的,这样文章才有生命力。研究对象是公共的,但如何创新才是最 重要的。学术就像一个思想市场,要在竞争中去挖掘创新点。博弈论 很难用于质性研究,更多是量化研究,涉及到数学概率性问题,要进 行数学方程去验证。参考文献处不能引用百度百科,说服力低,不够规范。要通过搜索二手案例时,找出可以进行一手田野调查的线索的 方向,在二手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入田野调查,以获得一手材料,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