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暨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2024年11月30日,第七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与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大学行政西二楼会议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与发展”(22ADJ008)课题组承办,会议得到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会长、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增科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执行院长谭宗泽教授,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刘畅,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崔巍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广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晓晖,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广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刘雪明等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20多家单位廉政治理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董石桃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晓晖介绍广州大学的发展情况,同时介绍了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她强调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用实际行动回答“窑洞之问”,并练就自我进化的“绝世武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因此,必须确保党在新征程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焕发出持久的生机与活力。本次会议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与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经验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监督体系的建设是党和国家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并且强调权力监督是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廉政建设的重要难关。他代表学会对于广州大学廉政中心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支持表示感谢,鼓励广州大学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推动纪检监察学科的发展。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介绍了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廉政治理和纪检监察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构建了纪检监察研究“大队伍”格局;二是取得了优异的研究结果;三是继续加强中心学术品牌建设;四是将中心打造为高端廉政智库。此次研会以“学”拓视野,以“研”促交流,必将为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交流。

主旨论坛由广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教授刘雪明主持。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深入剖析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与监督难题的破解之道。他首先概述了监督体系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随后着重分析了“一把手”监督难题,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同级监督薄弱等关键问题。针对当前权力集中程度加剧、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任教授提出了破解策略,强调对“一把手”权力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制约,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增科教授,则围绕政治监督的有效性展开了深入探讨。一是明确了政治监督有效性的具体衡量标准,为后续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了基准;二是深入剖析了政治监督失效的根源,如监督权失衡、监督范围泛化等问题,并指出了这些失效情况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增强政治监督有效性的方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执行院长谭宗泽教授,以“纪检监察本体论”为题,为与会者带来了新视角。一是阐述了纪检监察本体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的前提条件,为后续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将纪检监察的本质定义为“权力监督”,并详细解释了其直接目的与整体目标,深化了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解。三是深入分析了纪检监察视角下的腐败问题,揭示了腐败的根源及影响,同时探讨了公职人员与公民在权利义务方面的差异性与平等性。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刘畅全面阐述了廉洁治理体系的定义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指出在“稳定”与“变化”中寻求平衡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同时她从体系联动、机制贯通、场景匹配三个维度探讨了提升廉洁治理效能的方法,并通过吉林省试点改革实践案例,突出“监督”与“治理”的相互促进关系,展示了廉洁治理体系的具体应用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教授则深入探讨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纪检监察制度的历史演进。一是详细阐述了纪检监察制度的起源,并分析了其调适及党政并轨等关键阶段的发展过程,展现了纪检监察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二是揭示了纪检监察制度在维护党内统一、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该制度对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关键支撑。三是指出了纪检监察制度在吸收苏联经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独特发展特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纪检监察制度建设上的创新性和自主性。

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崔巍教授,深入剖析了公权反腐引领社会反腐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一是指出公权反腐拥有深厚理论基础,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顺应了反腐现实需求,是反腐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详细阐述了公权反腐与社会反腐的内涵、根本属性及各自优势,并强调两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反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公权反腐引领社会反腐是反腐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构建清廉社会、实现腐败治理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为反腐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指导。

下午研讨会设置了两个回合的平行论坛。
第一回合由《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罗海丰副主编主持。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会长何增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崔巍教授、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刘晓洋副教授、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泽宇进行了与谈交流。专家学者们聚焦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变迁问题,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体系恢复重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变迁、改革开放30年党和国家监督机构与职能的变迁及其内在逻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腐败治理的“四个时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特征与机制创新、新时代增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合力等重要话题进行研讨交流。

第二回合由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建义主持。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任建明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执行院长谭宗泽教授、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刘畅教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东助理教授、广州大学法学院讲师张强进行了与谈交流。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国家审计体制的调适发展、破解基层监督难题的制度安排、新时代中学领导教育腐败、基层反复如何影响公众政府信任、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街头官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权的制度规约、监察法规备案审查的法律监督逻辑及其机制建构、新时代大数据监督的优化路径等重要话题展开了交流。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芳主持本次学术研讨会闭幕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罗海丰副主编,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建义副教授分别就平行论坛的精彩内容进行深入总结。罗海丰主任指出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跨越了不同的时间维度与研究视角,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将复杂的政治议题巧妙地转化为学术探讨,为后续的廉政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刘建义副教授认为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监督体系的历史借鉴性、案例代表性、腐败根源认识以及如何处理宏大叙事与小切口切入的关系等问题,借助新技术与新思潮为传统话题注入新的活力,对腐败治理与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董石桃教授,对本次大会做出全面总结。他指出此次论坛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们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璀璨舞台,更展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充分体现了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廉政治理的研究实力和发展潜力,让我们对纪检监察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学科发展未来充满了信心。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系统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以小切口深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大格局大视野大理论的研究视野,以高站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真正赢得不同学科专家的尊重和认可。

最后,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贡献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指出,第七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论坛对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展现优秀学术成果、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意义重大。她期待有更多的同行携手并肩、共同前行,在廉政治理研究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