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研究中心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廉治文献||新时代政治体检的四维透视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理论学刊》     作者:钟泽林

新时代政治体检的四维透视

高振岗 刘跃强

摘 要:201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政治体检这一重要理念,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的具体要求,由此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从政治体检的内涵、特征、困境及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学理阐释,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理论成果。鉴于政治体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很有必要从政治体检的理论源脉、伦理蕴涵、百年演进历程、靶向治理路径四个维度,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党的自我革命;政治体检;伦理蕴涵;百年历程;靶向治理

政治体检是中国共产党将医学体检理念引入政治实践,旨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勇于进行政治体检,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体检具有丰厚的理论源脉和极具生命力的伦理蕴涵。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政治体检历程,政治体检的伦理价值得以真正显现,但是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边缘化、随意化倾向,为此,需要通过靶向治理,多措并举,最终实现政治体检的伦理关怀,真正体现政治体检的人民性、共治性、科学性和正义性。

一、政治体检的理论源脉

政治体检是通过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情感态度、政治意识能力等进行全方位检测,以达到组织和个人政治健康为目的的一种实践行为。作为一种旨在保障党的肌体健康的制度性安排,政治体检具有深厚的理论源脉。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一)政治体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伦理概念,但其政治哲学思想内蕴着丰富的伦理关怀、伦理导向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走进现代世界的思维基质。显敞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以指导政治体检,是科学理解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回应政治体检的时代期许与现实挑战的必然需要。

其一,政治体检的制度是民主。现实的人是政治体检的主客双体,能否体现民主性是政治体检有效实施的关键。马克思认为,一种制度之所以被合理地期待,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与意识同步发展、与现实的人同步发展的规定和原则”,“在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并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病理学分析,为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毕生奋斗,这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政治体检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其二,政治体检的原则是平等。政治体检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要面向政治生活的全部主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平等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状态。正所谓“平等是人在实践领域中对他自身的意识,也就是说,人意识到别人是同自己平等的人”。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关系验证平等的阶级性、实践性与科学性,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据此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平等的虚妄性。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奠定了基础。这里,政治体检的平等指的是体检方式与结果的平等,在于使用统一尺度对不同的个人和组织去衡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

其三,政治体检的目的是解放。人通过物质解放实现精神解放,从必然王国飞跃至自由王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人的解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中,好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从价值论层面来看,人是价值标准、价值目的以及价值手段的主体,一切有利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都是正义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在政治社会中,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又以政治制度的形式得以表现与规范,因此,政治体检作为一项政治制度,与人的解放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二)政治体检以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为源泉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伴相随,呈现出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倾向。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伦理以权力延承、制度建构、文化创新等维持社会统治与赓续。就政治伦理体系而言,忠、谏、廉等政治要素与核心伦理连接紧密,是政治伦理视域中构建核心伦理的重要支撑。

其一,忠是政治体检的内生情义。春秋时期,忠对核心伦理的支撑功能从家庭伦理开始向政治伦理过渡,忠即为公。两汉时期,忠的伦理建构基本完成,具有忠国、爱民等政治意蕴。忠作为一种情感表达与道德自觉同重民本相关联。忠是重民本的道义基础,重民本是忠的实践映射,由内生到外化,寓于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中,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成为通过政治体检以改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个人的思想启迪。

其二,谏是政治体检的行动旨归。传统政治生活中,各朝代恪守将为人臣者是否谏诤作为忠的衡量标准,正所谓“君过而不谏,非忠臣也”,而谏诤的政治伦理思想是通过谏诤制度实现的。谏诤制度发端于三代,兴盛于汉唐,并被后来历朝历代所承继。谏诤在传统政治伦理领域既是道德理念又是现实制度,能为构建政治体检的监察体系、话语体系与反馈体系提供方法借鉴。

其三,廉是政治体检的道德标尺。廉的本意是器物的棱角,因其具有方正、平直的特点,故引申为正直、干净、节俭等含义。廉在传统政治伦理中的特殊地位与传统社会德治理念相关,在德治模式下,为政者是否清廉取决于道德自律。古人十分看重官吏清廉,认为“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官吏廉洁为政,如同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与雨露一样难能可贵。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培养廉德的标尺融入政治体检,可以为党员干部养成廉洁自律行为范式提供价值参照。

二、政治体检的伦理蕴涵

政治体检实质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能够始终保证党执政的初心。从个体政治伦理维度省思,政治体检之益对体检对象的政治生命具有基础性价值,体现了对体检对象的伦理关怀,同时也能激活被体检者内心深处的政治信仰、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始终保证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韧性;从制度伦理维度考量,政治体检的伦理期许在于确立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权威,体现政治体检制度的刚性约束。概而言之,政治体检伦理蕴含伦理目标、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责任等几个方面。

(一)伦理目标突出人民主体伦理目标依目标主体而存在,政治体检就是要将伦理关怀与政治目标有效契合,以实现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善治”伦理行为。政治体检要真正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就要高扬人民主体性,把人民当做政治体检的发起者、推动者。显然,政治体检的伦理目标主体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因为,其一,人民主体具有自由意志性。“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由意志与主观能动性是人获得独立社会地位与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使人不屈服于外界影响而根据自己的理想、观念与需求选择行为方式,创造价值,培养德性。政治体检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依靠人民自由意志激发出来的政治智慧,推动政治体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党员干部对自身政治问题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根据党的有关规定对自身问题剖析审视也就越透彻,能动地恢复政治肌体健康的速度也就越快。其二,人民主体具有内在超越性。政治体检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中知良莠、辨善恶、明是非,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纯粹的政治追求、过硬的政治本领抵抗政治病毒,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实现长期执政。其三,人民主体具有自我约束性。人的外在约束通过道德标准、社会观念、文化习惯与理想价值内化为自我约束。人的自我约束表现为扬善与弃恶,督促主体按照伦理原则与规范要求进行活动。政治体检只有为人民群众真心认同接受,并通过人民监督的方式转换为党员干部的伦理情感、伦理意志与伦理信念,才能在常态化自检与他检过程中最终形成伦理习惯,使政治体检取得实效。

(二)伦理关系体现平等原则任何平等理论都要体现平等的实质性和形式性。平等的实质性是指平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平等的形式性是指平等所借以体现出的程式规定。而政治体检的伦理关系所体现的平等原则,就是要在实质平等上,体现党员干部的合理政治诉求,合理分配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同样,在形式平等上,政治体检的制度运行要遵循程序上的科学标准,即政治体检制度化开展必须具备统一、公正、有效的普遍程序。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作为社会正义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进政治体检的伦理平等。没有实质性平等,单纯的形式性平等可能导致非正义的政治体检;而没有形式平等,单纯的实质平等则无法在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下有效开展政治体检。政治体检伦理的正义性既能正确反映体检主体与体检客体的关系,又能有效呼应党的建设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系。

(三)伦理规范蕴含包容态度政治伦理规范在方法和导向上对人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具有工具性和规范性功能,反映社会伦理意义并确保在现实中付诸正确行动。政治体检伦理规范蕴含的包容态度,“是一种以价值多元为根据的、以民主协商、平等对话以及和平竞争为主要方式的政治实践活动”,是其在秩序性的客观基础上为政治体检提供一种制度安排的伦理环境。因此,在政治体检中,尊重不同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通过平等沟通,寻求共识合作,以政治上的兼收并蓄与取长补短,体现开放包容的政治大智慧。其一,伦理规范的协商理性。道德包容与伦理包容应同社会整合和社会协调相适应。协商是基于包容的对话性原则,政治体检的主体和客体具备发起话题、质疑、询问和辩论的机会,有权对体检程序的执行方及其应用或执行方式提出反思性论证。其二,伦理规范的人本理性。政治体检的目的是诊察疾病、诊治疾病,康复政治肌体。正如邓小平所言:“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耐心地帮,……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个同志那个同志都可能犯错误。……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改正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帮助他们”。其三,伦理规范的自由理性。自由意志潜在持久地影响人的精神和行为能力。政治体检不是机械地循规蹈矩,而是“自由”地常态开展,要求发挥道德功效,以自由意志的体检主体与客体自主奉守道德规范,实现审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的内在意愿,彰显伦理规范包容态度的驱动力。

(四)伦理责任强调担当精神政治体检的伦理责任,包括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具有担当精神的人会保持高度的主观责任,有利于培养整体意识、自尊意识、认同意识并切实承担客观责任”。在政治体检中,各角色都应敢于担当。作为责任关系的始发者与监督者,政治体检者要自觉履行党规党法、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崇高职责与使命。在职责范围上,要理清监督责任与主体责任的范畴。在履职方式上,要强化日常监督,在“治未病”中严格把握严管厚爱的标准。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依规、依纪、依法履职,通过树立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建设忠诚坚定、清正廉洁、担当尽责的政治体检队伍。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良好政治生态,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被体检者要勇于担当责任,强化思想自觉。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是非观淡薄、原则性削弱、正义感退化,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责任担当与攻坚勇气,偏重个人价值而轻忽公共价值,宣扬主体意识而忽视社会关系。党员干部只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进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才能真正通过政治体检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纪律执行力、道德约束力,更好担负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与责任。

三、政治体检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奋斗历程,实际上就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去腐生肌的政治体检历程,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真实展示。一百年来,正是党通过政治体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百年政治体检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孕育与淬炼、曲折与涤荡、恢复与赓续、发展与成型等四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体检注重自觉理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注重纠正偏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注重机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注重规范科学。以大历史观回望党的百年政治体检历程,能够有效激发新时代党员干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

(一)孕育与淬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体检注重自觉理性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强有力的政党以改造社会的深远意义,认为改造本身就是审视与革新。发展党员是党的关键工作,党的一大纲领提出党员要断绝与企图反对党的纲领的党派和集团的关系,对党员的入党程序、意见审查和期限等作出规定。党的二大虽然取消了对党员考察期限的规定,但增加了党员入党程序审查之内容,这说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具备体检意识,正是通过政治体检,及时发现组织建设中的“病症”,并敢于自我否定,用以解决问题,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革命实践中,党对政治体检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延安整风运动成为体现政治体检自觉理性的标志性范本。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要求与任务,党内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党的理论建设呈现崭新面貌。但是,党内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还未彻底消除,主观主义歪风也较为严重,党内少数人对历史问题缺乏深刻清晰的认识。为此,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批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号召全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摒弃不良倾向。同年9月,毛泽东发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分析批评党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学风,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开展理论学习。随后,中央与地方纷纷成立研究小组,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政治路线上辨明是非、统一思想。为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彻底消除错误思想,1942年6月,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开展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与深入探讨的基础上,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整风运动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党的七大胜利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政治体检的孕育与淬炼期,注重自觉理性,但政治体检的绝对化问题明显存在,政治体检功效精准化有待加强。

(二)曲折与涤荡: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政治体检注重纠正偏差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政治体检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并注重在政治实践中不断纠正偏差,促进了党内行动自觉。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指出,“审查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干部,主要应从政治上去进行审查,弄清每个干部的政治面目”。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对干部的政治要求不断提升,标志着党对政治体检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将之贯穿于经济、政治等领域,例如,党中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判断,用以提升全党经济建设能力,填补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的短板。再如,重视思想作风问题,提出“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但是存在着问题,必须加以整理”,要“坚决地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1954年2月,在《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党中央对分裂党的非组织活动提出批评,号召统一党内思想,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可见,我们党不仅善于审视党内问题,还能够采取审慎态度解决问题,以保证整改实效。

1956年“一化三改”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拉开帷幕,政治体检也进入新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发展面临内外双重压力,革命任务由民族独立解放转变为国家自立富强,毛泽东提出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联经验,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其对革命和建设中十大关系的论述,是党通过政治体检反思苏联经验和寻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建设方案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正确区分和论述了敌我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认为解决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57年2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凡是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是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不仅在政治体检过程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矛盾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还对症下药,要求通过批评教育等方法解决矛盾,因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这一时期,党持续推进政治体检制度化与规范化,这在党的八大和八届二中、六中、九中全会中皆有呈现。在组织领域,专门设立监察委员会,实现党内监督机构和纪律监督责任制度全覆盖。监察委员会将党员是否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国家法规法令作为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标准。在思想领域,政治体检重在纠正错误思想。毛泽东洞察党内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官僚主义倾向,对脱离群众路线的思想予以严厉批评。在制度领域,八大党章将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加强党内监督相结合,强调党的政治纪律与组织纪律,建立起党内监督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在社会生活领域,重视纠正“共产风、浮夸风”等不良社会风气,强调劳动是增强政治肌体免疫力的重要方式,规定党员干部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增进政治觉悟、提升工作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总的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政治体检有过曲折,但由于注重纠偏,政治体检的制度规范性、方法合理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恢复与赓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政治体检注重机制建构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政治体检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记取“左”倾错误思想教训,以高度的责任担当肩负起时代使命,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路。从管理谁到靠什么治两个方面建构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体检制度,进一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思想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接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考验,创新政治体检样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党章的修改与完善上,提出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强调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同腐败进行斗争等,政治体检持续具体化、严肃化。在党员干部监督机制建设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系列规章制度,从道德和法律两道防线增强政治体检监督力。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为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检提供了制度遵循。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政治体检的机制建构。在监督制度建设上,2003年12月党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党员干部监督职责、监督保障以及如何坚持集体领导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反腐制度建设上,2010年1月党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目标指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彰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体检力度;在巡视制度建设上,2009年7月党中央发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党的机构设置、工作程序、纪律与责任等都作出明确规定,构建起监督制度化、反腐制度化、巡视制度化的政治体检三维保障体系。总的来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政治体检得到恢复与赓续,政治体检的制度框架得以构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政治体检筑牢拒腐防变坚强堡垒的制度思维。

(四)发展与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治体检注重规范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体检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中愈发规范,展现出新的特点与形态。其一,政治体检频率更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挑战,只有通过持续性政治体检,才能正确认识、深刻把握、科学解决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存在的独有难题,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其二,政治体检的称谓正式出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政治体检这一明确表述首次被纳入党内法规之中。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其三,政治体检过程更加规范。新时代党的政治体检不仅包括常规政治监察与政治巡视,还包括对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政治素养、政治能力等多种形式的考察,涵盖职权、职责、权利、义务、责任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开展了点穴诊断、双体检、积分评议等创新性尝试,丰富了政治体检的实践样态。其四,政治体检结果更加科学。新时代政治体检不仅包括党员自评、党组自评,还包括个人检、群众议、领导评、组织审等系统化体检环节,多元创新的体检方法保证了体检结果的科学客观公正,这对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思想偏差起了很大作用。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政治体检的发展与成型期,各地注重运用多元政治体检模式,探索严谨的政治体检评价标准,并将体检结果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对促进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巩固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四、政治体检的靶向目标

政治体检深刻反映了人民愿望和党的意志,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其功能发挥和目标达成整体上是有效的。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边缘化、随意化倾向。为了进一步建设好这一工程,中国共产党必须将其深度嵌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回答好为谁体检的问题,体现政治体检的人民性;澄明党的权力伦理,解决好由谁体检的问题,体现政治体检的共治性;以党的责任伦理明确体检什么的问题,反映政治体检的合理性;以党的组织伦理解决如何体检的问题,高扬政治体检的正义性。

(一)为谁体检:实现政治体检价值引领的人民性

政治体检靶向治理的伦理基础与价值引领在于人民性。《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治体检的合法性不仅体现于宪法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而且体现于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道义上的合法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其一,强调理想信念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体检是叩问理想、守护初心、强健肌体的重要举措,及时寻医把脉、全面筛查、补钙壮骨,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其二,防范体检对象政治立场出现动摇。政治体检是把脉会诊、靶向治疗、对症下药,而不是通知“病危”、宣告“死亡”。体检对象要对政治体检的过程保持敬畏谦卑,不必怀疑恐惧,要正视“病例分析”并积极配合治疗,以更加健全的政治肌体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政治免疫力。其三,夯实政治体检的人民性。政治体检和人民性能否相统一,取决于党依靠谁、服务谁。“为什么人、靠什么人”是检验党执政的试金石,要站稳人民立场,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进政治体检取得实效。要深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却没有得以解决的问题,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政治体检目标、任务、方式、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

(二)由谁体检:实现政治体检多元主体的共治性

政治体检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彰显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多元主体是指在政治体检中发挥作用的不同主体,包括执政党、政府、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政治体检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协调一致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行动,有利于增强政治包容性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政治体检的效率效果。其一,政治体检要体现党的领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体检必须立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基本前提,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政治方向,政治体检才能有效开展和扎实推进。其二,发挥人民群众在政治体检中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要增强人民参与政治体检的意识和能力,明晰人民群众参与政治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民参与政治体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政治体检的渠道和方式,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表达意见和建议,反映问题和诉求,提出改进措施。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政治体检的权利,防止任何损害或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其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要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政治体检的制度机制,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政治体检的主体范围、内容标准、程序规则、权利义务等;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政治体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层群众组织等,依托其专业优势和群众基础,在政治体检中发挥代表和引领作用。要培养和引进各类社会工作者,特别是具有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政治体检中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

(三)体检什么:实现政治体检指标构建的科学性

建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合理稳定的指标体系是实现政治体检组织化、程序化、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其一,要明晰政治体检内容范畴。政治体检既要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抓好“三会一课”,严格履行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汇报、报告工作等制度,又要建构巡视巡察与其他监督相交织的制度体系,不仅覆盖广大普通党员,还要精准靶定“关键少数”,以入职体检、常规体检、年度体检等方式,对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政治信仰、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等进行重点考察与计量。统筹兼顾提供无死角、差异化、全景式的政治“体检套餐”,增强政治体检整体性与协调性,发挥靶向治理功效。其二,优化政治体检指标框架。可从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展开。一是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否具备哲学素养以及能否坚持辩证观点、实践观点、系统观点、群众观点。二是考察党员干部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三是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四是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具备顽强意志品质与积极稳定情绪。其三,完善政治体检反馈治疗机制。对标政治体检指标框架,生成数据画像,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类。要参照体检单详情,坚持大病用猛药、小病调养、无病预防的原则,分类治疗,确保“病症”得以根治。对于“健康”的组织和个人要开展经常性的提醒教育,防患于未然。对于“亚健康”的组织及个人要开展谈心谈话、制定帮教措施、限期进行体检,以淬炼思想、提升党性,达到补钙铸魂、强肌健体的政治体检效果。对于“不健康”的组织及个人要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整改时限、进行结对帮带、定期考察评定。

(四)如何体检:实现政治体检方法优化的正义性

政治体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永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活力,并使党员干部始终有一个强健的政治体魄和健康的政治生命。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蕴含着实质正义的因子。同时,政治体检并非静态化的线性演进,其发展运行轨迹与方法优化轨迹相耦合,构建起以制度化为基础、组织化为保证、常态化为手段的动态演进体系,体现了程序正义的力量。其一,政治体检要制度化。党内法规制度是政治体检开展的依据,也是确保政治体检质量的准绳。政治体检的顺利推进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严格体检程序、统一体检尺度、科学运用体检结果,以避免喊口号、走形式。要以党的原则立场赋能政治体检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监督机制、整改落实追责机制、群众匿名评价机制等,以促其进一步制度化。其二,政治体检要组织化。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政治体检责任制,将政治体检视为重要政治任务,将政治体检实效性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明晰体检使命、守好体检阵地、保证体检落实。其三,政治体检要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要重点考量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履职尽责能力,对党员培养、干部培育、选拔、任用等环节进行全覆盖,对离职退休党员干部也要开展定期体检。总之,政治体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实时监督、定期筛查,以保证政治体检常态化全方位开展。

五、结语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成就百年伟业并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密码,而政治体检已成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环节。在探寻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历史进程中,将医学体检理念引入政治实践进行政治体检,无疑是充满伦理关切的创新举措。作为自我革命的重要一环,政治体检既有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的工具理性价值,又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党员干部初心的价值理性意义。政治体检所蕴含的伦理取向已为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免疫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政治体检的内在精神体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之根本要求,促进和巩固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政治体检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如,科学的体检指标体系急需构建;政治体检结果转化为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的社会正义需要进一步强化;政治体检重视结果惩戒,政治与伦理之间必要的张力没能充分显现,从而使体检方式、体检程序没有真正体现出对体检对象的伦理关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精准化、高效化的靶向治理,最终使得政治体检的制度创新意义和所蕴含的道义力量真正得以高扬。



为方便编辑,文中参考文献及注释省略。

来源:《理论学刊》2024年第2期


版权所有 ©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