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研究中心

论文工作坊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论文工作坊 >> 正文
“清廉 知行·论文工作坊”第 11 期
发布时间:2022-04-22     来源:     作者:

2022年4月21日下午,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清廉行论文工作坊”第11期在广州大学行政东后座610会议室举行。

2020级研究生劳嘉鸿就题为《技术执行的公共性偏离:数字治理官僚主义的生成逻辑分析》汇报文章的引言部分和理论分析框架。汇报结束后,其他同学对文章相继提出了修改建议,董教授给出了修改意见:(1)第一段进行现象导入;第二段引入官僚主义,并在文章中将官僚主义界定为公共性偏离;第三段对数字治理的官僚主义界定为技术执行的公共性偏离,即科层制的公共性偏离+科层制中的技术执行=技术执行的公共性偏离;第四段提出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观点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2)要清楚地抓住核心概念,即技术执行和公共性偏离,不应将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混为一谈;要理清文章逻辑,再分析技术执行的理论框架,可用科层制的概念替代官僚制的表述,如此不易使读者混乱;要将官僚主义的现象解释清楚,可参考毛泽东、周恩来罗列的现象;要弄清楚首先是科层制的公共性偏离,再是科层制的技术执行,而并非理性官僚制中的技术执行。(3)该文中公共性偏离的分析框架均可进行个体、部门、地区三种分类,目标公共性偏离、信息公共性偏离与行动公共性偏离均可从这三个维度去分类解释。

2021级研究生俞巧怡就题为《“责任包揽”数字避责: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基层政府的新型避责行为及其逻辑》进行汇报。其他同学相继提出了修改建议,董教授肯定该成员的认真推进写作态度,要求所有成员向其学习将修改情况与意见相对照的汇报模式。但也要注意到,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做问答题,而是要将将意见融合进文章写作中去,将修改意见转化为文章呈现出来。就目前文章来讲,(1)要从案例和现象入手,不能在参考别人的文章基础上玩“文字游戏”。(2)目前文章研究对象仍不够清楚,可以尝试跳出智慧社区,将研究对象定到基层治理的数字避责上去。(3)写作时,文章不能先写要,摘要应是文章写完之后核心观点的提炼,应放置最后撰写。

心科研助理郭晓盈就题为《新媒体环境下廉洁文化传播研究——“廉洁广州”为例》汇报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汇报结束后,其他同学相继提出了修改建议,董教授给出修改意见:(1)文献综述要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改进,会后对照每条意见,进行反思和修(2)按照老师先前提出的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分析视角进行架的建构。(3)将题目中的新媒体去掉,可将题目改为《国家和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廉洁文化传播创新研究——以“廉洁广州”为例》,并依照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查找相关文献,抓住研究对象,要厘清是么?传播是为了做什么?怎么去进行解释?存在什么现象?一一参照对应进行框架构建。

最后,董石桃教授对进一步加强团队组会建设提出了几点要求:(1)将组会作为团建活动来看待。组会以写作能力提升为根本方向,以高质量发表为根本目标。要把组会团建作为团队成员成长和写作能力提升的共同平台。每位同学都要争取不能掉队,不能拖团队和组会建设的后腿,要切实提高组会的工作效能。(2)组会常态化:汇报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三人,一周一组,固定下来,常态化推进。(3)汇报形式模板化:采用对照组会修改意见,逐条一一汇报修改情况,并突出文章修改整体质量的提升。(4)确保论文写作进度:在组会提出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在组会间隔的1-2周时间内,每位成员要确保论文写作或修改有明显的进展和质量提升,这一条是重点和关键(5)实行团队成员间文章互相修改制度:每次组会后,每位成员要尽快将修改过的文章发群共享,团队成员间可以先进行互相修改,最后再交老师修改。平时团队成员要多交流探讨,共同提升写作能力,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团队研究氛围。

     





版权所有 © 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