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基层监察体制改革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 G 市百个村(居)的调查资料,对村(居)民监察认知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村(居)民监察认知存在关注程度不高、了解程度不深、参与积极性不足,但满意度较高的认知梗阻。其中,对关系壁垒、宣传方式、腐败生态是影响监察认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应通过重视社会资本的“感染”效应、创新廉政政策宣传内容和方式、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方式克服公民参与基层反腐败的认知梗阻。
关键词:反腐败;公民参与;政策认知;认知梗阻
一、研究缘起
早在 1945 年 7 月黄炎培提出“政亡兴衰周期率”问题时,毛泽东就表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 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 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148-149 七十五年后,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要“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 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2]因此,2018 年底 G 市通过在村(社)设置监察站来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基层反腐败,以期打通监察全覆盖“最后一米”,弥合村(社)公权力监督的真空。
事实上,推进基层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发挥公民的作用。唯有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更深层次、更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3]一方面,公民通过自己的参与行为,实现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互动,保障了自身权益和促进公共利益, 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与和谐。[4]另一方面,公民参与在反腐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具有“信息来源广泛、参加主体积极主动、监督手段灵活、监督对象广泛和具有鲜明预防性”[6]等独特的价值。然而,既有研究更多聚焦于监察委、[7]政府、[8]基层干部[9]等对象,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反腐败作为一项政策,其执行效果不仅受到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等具体政策执行人员的影响,而且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影响。[10]换句话说,人民群众的政策认知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的具体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仍然面临着公民参与意识淡薄和参与制度不健全等困境,[11]公民所充当的角色不能满足基层监察实践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将从人民群众的监察认知视角出发,描述 G 市村(居)民的监察认知现状,挖掘影响 G 市村(居)民监察认知水平的因素,进而提出可能的应对之策。
二、监察认知的四个维度
阿尔蒙德和维伯认为,公民能力包括公民的主观能力和客观能力,[12]205-206因此公民参与反腐败在 参与能力方面存在客观和主观两大要件。客观要件既包括公民的年龄、学历、收入水平、政治面貌等内在因素,也包括公民参与的技术工具、制度保护、激励等外在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学历较高的人群对中央层面的政治参与有较高的热情,而学历较低的人群对地方层面的政治参与更有兴趣;[13]在社区居住的年限越长,居民越有较强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 感,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也高等。[14]主观要件包括对腐败的感知能力、对腐败的容忍度以及反腐败信心的大小等。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公民对腐败的危害认识越来越深刻、对腐败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反腐败信心越来越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参与心理逐渐扩大。[15]公民反腐败的心理基础持续夯实,极大地巩固了反腐败斗争的群众基础。
在二者关系方面,客观能力是主观能力的保障,若仅有前者而无后者,公民反腐败的效果将被削弱;主观能力则是客观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主观能力,公民的反腐败参与根本无从谈起。作为主观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认知是感觉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个体内在认知对个体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16]
政策认知作为人们对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认知、判断和评价,是人们对政策系统功能、作用、结构、关系等的认识。[17]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民会根据自身对政策利弊的权衡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政策认知水平是公民理性地评价政策、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8] 政策认知一般划为对政策的关注、了解、参与和评价四个维度。首先,关注度是指公民是否听说或知晓某项政策,是公民持续、深入了解政策的前提。其次,了解度是指公民对具体政策内容包括作用、目标、价值、举措等的掌握与熟悉程度,其深浅既是对关注程度的反映,也是影响公民实际参与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再次,参与度体现为公民运用政策工具、参与政策实践的频率或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民对政策绩效的评价,如若没有实际参与政策执行过程,公民就无法准确、客观地对政策执行效果、实施立意等做出评价。最后,政策评价是指公民对政策实施效果和政策有效性的评价,不仅反映了公民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直观感受,而且集中体现了公民的政策接纳程度。